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观察 > 正文

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2022)

2024-09-05 9795 0 评论 行业观察


  

本文目录

  

  1. 医药物流的我国发展
  2. 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与现状
  3. 医药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

据《中国医药物流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有医药物流企业1.3万多家,行业呈现多、小、散、乱的格局。国药、上药、华润北药、九州通这四家医药物流企业行业排名前四,但在整个行业的份额不到30%。

  

中国医药市场前景光明,中国的药价虚高根本原因在于中间环节过多,引入现代物流将会快速、高效、价廉地打造出丰厚的第三方利润。

  

我国医药物流正处在起步发展的阶段,很多做“医药物流”的人还没有弄清楚到底什么是物流。这说明从投资或经营的观念上来看,人们对医药物流仍然存在一些误区。

  

观我国医药物流业的发展历程,我国的医药物流还刚刚起步,尚未发展成熟,可以用“一个特点、两个趋势、三个误区、四个问题”来概括:未来我国医药物流行业有两个显著的趋势:一是物流整合上升到企业战略管理高度;二是物流服务与主营业务分开,实行专业化管理。

  

(1)物流整合上升到企业战略管理高度

  

现代医药物流运作方式将从传统的批发模式向供应链管理模式发展,以物流中心为平台,与制造商及其他供应商(上游企业)和药品零售商及其他分销商(下游企业)建立一种面向市场的供应系统,提高药品分销效率,并形成相对稳定的产销联盟网络。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物流管理在很多企业中已经从作业管理的层面上升到了企业战略管理高度,被当作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予以重视。形成这一趋势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医药行业重组、整合的过程中,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而物流网络是保障企业业务资源能够有效整合,形成规模优势的根本;第二是医药行业进入“微利时代”后,通过强化物流管理实现减本增效,以期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自身的成本优势。

  

(2)物流服务与主营业务分开,实行专业化管理

  

目前国内医药物流利润率仅为0.6%- 0.7%;费用率仍高达10%左右,就其原因就是因为传统的物流模式运营成本太高,所以国内许多大型医药企业,例如上海国药、上海医药、南京医药等,都把原有的物流业务、资产人员剥离或托管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并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实行独立结算、相互考核。形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专业化运作可以有效地提高物流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为母体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第二,第三方物流公司在为母体提供物流服务的同时还可以利用剩余资源为社会上其它企业提供相似产品的物流服务。这对于初期投资巨大的医药物流项目而言,可以大大提高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实现集约化经营。可以预见到的是:在医药物流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将来,我们将会看到越来越多这样主辅分离、专业化运营的管理模式。(1)中小规模企业没有必要也无法整合物流

  

据行业统计,全国药品批发企业1.65万家,零售企业近14万家,全国零售药店总数12万家、药品生产企业6300多家。这些企业中95%以上都是中小型医药企业,虽然中小型医药企业在投入上无法与大型企业相比,无法成为供应链整合的领导者,但是作为现行医药供应体系中的一部分,任何一个供应链的优化项目都离不开这一环节。在中国医药供应链整合逐步受到重视的将来,任何一个供应链中的成员也希望有这样的战略合作伙伴参与到项目中来,以共同探索成功之道。事实上,中小型医药企业可以在两个层面上开展物流整合,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一是在作业层面上,积极优化内部作业流程以提高效率和客户服务水平,并探索与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的合作模式以取得成本降低;二是在战略层面积极参与到大型企业领导的供应链整合中去,从上下游环节取得成本降低和服务提高。

  

认为物流设备、技术越先进就越有利于强化企业竞争力,越能吸引客户和战略合作伙伴,在物流项目的建设上重技术先进性带来的宣传效应,而轻视了系统应用中的协调一致性,是当前国内医药物流投资的另一误区。这一认识误区的直接后果就是物流系统化、信息化、自动化不是为自己“量体裁衣”,与现有的业务规模和管理水平不匹配。事实上,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的高低不是取决于整个系统最强的部分,而是取决于最薄弱的环节。单一技术环节的高要求、高投入并不能显著改善整个物流系统的表现。从战略投资者、商业合作伙伴或者是下游的客户的角度来说,更注重的是整个物流系统的可靠性、完整性和物流整体服务水平的高低,而不是物流设备、技术的先进程度。中国的医药物流要由传统的粗放型向现代化的信息型转变,存在着政策法规、业态流程、经营模式、观念、软件开发和人员这几大障碍,这几个主要的问题不解决,设备和技术再先进也无用武之地。

  

自动化对降低物流成本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作效率提高后带来的直接人工成本降低,二是差错率降低后带来的间接作业成本降低。各地企业投资自动化物流中心的热情很高,申报的项目少则投资数千万元,多则高达数亿元。然而国内的现状是:一方面企业在国营体制下很难裁减人员,进而降低人工成本,另一方面自动化设备上马后每天要产生数万元的能耗成本。更有甚者,由于国内电力供应紧张的关系,很多自动化设备只能处于半投产状态,无法通过规模化经营来降低成本。因此,很多企业面临的困境是:自动化物流中心上马后,物流成本不降反升。

  

导致上述原因的就是我国医药企业对自动化的片面认识。一个先进的机械设备运行系统能否有效发挥作用,跟企业本身的信息化程度、信息化管理程度有很大的关联,可是很多企业盲目的上信息化、物流机械化,没有考虑是不是真正的适合自己企业的实际需求。事实上,我国的医药仓库完全没有必要上全自动的仓储设备,国外之所以实现全自动化一是因为他们的人工成本高,二是因为他们的其它的配套环境:政策、人才、业务流程达到这样的水平。而这两大条件在我国尚不存在,所以这种物流设备的“全副武装”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前只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投入相应的设备就足够了。(1)配套政策和标准不到位

  

对于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的审核制度仍然不明确。国家对江苏、浙江等11个地区的成立医药物流中心给予贴息贷款等政策支持。这些整改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医药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从原有的医药批发企业中剥离出来,一旦剥离就面临对这些新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资质考核和评估的问题。但是国家对这方面没有一个新的考核和评估体系,而原有的GSP认证只是适合医药经销企业的,对于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GSP的很多内容都不再适用。一个新的考核、评估体系的制定迫在眉睫。

  

此外,国家还没有出台统一的药品编码。统一编码可以建立起一套对药品质量全程跟踪和追究制度,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药品的品种较多,国家没有统一编码,药品名称复杂,有中文名、商品名、英文名、拉丁名等。这给生产企业、医院,尤其给大型连锁药店带来很多的麻烦。这种各家自成体系的编码,在信息流通中既不能实现信息共享,也不利于对药品的监管,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另外物流标准的不统一也成为制约我国医药物流向规范化、高效化并与国际接轨的一大障碍。比如药品物流容器、药品包装箱、药品仓储托盘等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必须加快推进医药物流标准化的建设。同时,调整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的许可证制度和经营对象范围,应与国际接轨,建立配送中心严格准入许可证制度,建立配送中心下属的配送分中心的许可证备案制度。

  

(2)投资过热、过散,缺乏有效整合

  

从2002年7月北京医药股份与国际著名物流设计生产制造企业西门子德马泰克正式签约,合作建立现代化医药物流配送中心之后,全国各地广泛掀起了兴建大型医药物流中心的热潮。目前国内销售额最大的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医药股份公司、九州通集团有限公司也分别仅占医药市场销售总额的3%~5%左右,与此同时这些医药物流企业在物流建设中均以单个企业为主体,呈现点多、规模大、投资大的状况。设计规模要求往往是企业现有业务规模的3到5倍,动辄要求能够支持上百亿元的销售。然而,由于国内医药行业供应链整合的环境还没有形成,第三方医药物流也不成熟,各搞一块、重复投资的结果就是各家都吃不饱、很难形成规模效应。

  

与美国相比,平均每个配送中心能够支撑的消费额,我国只是美国的11.75%;配送中心内每平方米能够支持的销售额,我国只是美国的40%;平均每个配送中心能够支持的SKU品种规格,我国也只是美国的24%;而平均处理单行订单的运作成本,我国却是美国的2.78倍。由于销售额小、效率低,所以经营会处于困难境地。前一段时间在九省通衢的武汉,有四家已建和在建的医药物流中心,其中一家物流中心已明显业务不足,陷入亏损的困境。

  

由于剥离出来的医药物流企业没有经历一个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一般发展过程,存在很多的第三方物流能力的不足。第一,配送网络单一,配送网络主要从以前的药品进、销的路线和节点演化,分布不合理,没有从第三方物流系统规划配送网络的角度设计。第二,信息化能力低下,医药物流信息化建设落后,还没有一个适应国内市场的成熟的信息化方案。许多企业还没有能力利用信息化来提高效率。第三,医药物流企业采用的是仓库、车辆和人员的堆积方式,实现以人工为主的商品储运,人员素质不高,当面对更大的商品吞吐,效率、速度、准确与成本等因素对发展造成影响。据有关统计,目前国内医药商业的平均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达10%以上,而美国医药批发商的该项指标仅为2.6%;医药商业纯利润率仅有0.72%,全美医药批发商利润率为1.55%。因此物流手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目前有业内专家估计,能够真正称得上医药高级物流人才的仅超过百人。当前全国急需高级医药物流人才2,000人左右,这也就是说社会上医药物流人才的比例不足总需求量的1/20,并且随着医药物流的持续升温,这个差距还会悬殊。造成医药物流专业人才的缺乏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由于很多的医药企业对物流的认识还只停留在浅层次的模糊概念上,以至于很多管理都认为医药物流不过是医药运输与仓储的简单相加。在这种观念指导下,使这些对物流认识本身就一知半解的高层管理者们错误地认为:高薪聘请医药人才还不如多找些仓库保管员和货物运输员,因此许多所谓的物流人才实际上只是些操作工而已。这就导致人才供给被假性扩大,从而真正意义上的,对复合型物流人才、战略型人才的需求就不像原本那么强烈,这是不利于医药物流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第二,由于在整个物流人才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种种疏漏,从而导致物流人才存在直接或间接的流失,比如传统的医药物流薪酬激励作用不大,员工的培养计划根本没有或者有但是不成熟等等。第三,部门整合不彻底。物流部门作为一个协调生产与销售的服务部门,往往其成员所做出的战略决策是针对企业若干职能部门的,所以物流人员的积极性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个组织间的协调合作。

  

新冠疫情影响下,电商企业纷纷与线下实体药店开展合作,加速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实现了“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的运营模式,确保了药品的安全性与可及性。全年,医药电商营销新模式在助力疫情防控、保障公众健康、促进全渠道经营与服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行业销售不容忽视新的增长点。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3月全国已建成互联网医院超过1100家。线上处方流转带动了线上药品销售业绩快速提高,各大医药电商平台成交活跃度显著提升。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2020年中国医药电商B2B、B2C移动端订单数分别达到2767万单、4533万单,订单转化率均保持在95%以上。

  

2、新冠疫情对医药电商业务结构的影响

  

随着电商平台发展与医药改革,医药购买渠道逐渐放开,医药电商B2C渠道呈增长趋势,而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改变了人们问诊、购药习惯,更加速了B2C、第三方平台渠道的发展。根据商务部数据,2020年中国医药电商B2C渠道销售额占比明显下降,由原先的94%降至56%,渠道份额被B2C与第三方交易服务平台占领,其中B2C渠道销售占比由6%大幅提升至40%

  

注:1)2020年新增第三方交易服务平台渠道数据

  

新冠疫情对医药电商B2B、B2C两个渠道销售结构产生影响有所不同。B2B方面,由于新冠疫情催生供氧设备等大型医疗设备的市场需求,2020年医疗器材销售占医药电商B2B渠道业务比例达到5.7%,较2016年提升5.2个百分点。

  

B2C渠道方面,2020年西药类销售占比达到44.6%,较2016年同比增长100%,新冠疫情前期引发的症状有可能拉动B2C渠道对症西药类产品销售,但类比渠道结构变化,疫情对医药电商B2C渠道直接影响较小,西药类销售比例提升更深层次原因在于非处方药制度的变革。

  

3、新冠疫情对渠道结构的产生长期可持续的影响

  

由于新冠疫苗以及相关防护措施的普及,重症病患数量得以控制,呼吸机等医疗器材市场需求减少,疫情对医药电商业务结构影响有所减弱。然而,新冠疫情通过影响消费方式以改变医药电商渠道结构,这与医药行业的优化改革方向趋同,是对医药消费模式的长期可持续的影响。

  

从四大医药流通商——国药控股、华润医药、上海医药和九州通相关电商医药业务布局可以看出,医药流通巨头在优化业务结构的基础上,探索医药电商业务,目前已实现通过系统与线上医疗平台及医保部门对接,由各自自营的中心仓,完成向患者药品配送的“仓配模式”、“网订店取”与“网订店送”的新零售模式,预计未来B2C、第三方消费平台渠道仍有发展空间。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1、转型创新。这一定是最好的路径,创新一定是未来的大趋势,但因为创新药本身研发周期是5-8年,需要布局研发团队,支出比较大的研发投入,不是今年想布局明年就能做出来,所以转型创新虽然是一条最好的赛道,但需要时间。

  

2、如果创新对他而言有一定难度,不妨考虑第二条路径,发展难仿药,比如说呼吸剂,产品专利已经过期了,但由于本身剂型上的难点,可能还是具备一些生产壁垒,这块可能是第二条路径,假设创新不行,可以考虑发展难仿品种,比较典型的健康元等公司都做得非常好。

  

3、如果第二也比较难,第三条路径是延伸产品线,上市一款仿制药短期会面临集采,一款不行就生产10款、20款,最后总有产品能进入集采,带来增量,只要每年保证产品上市的梯队,未来也可以实现现金流、实现盈利,这也是一条路径,当期也有部分公司往这方面布局。

  

4、对于仿制药企业我们总结来看,现有管线大家更多考虑集采未来的影响,未来是什么稳态的情况,我们会更多考虑未来新的管线、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是我们需要重视的方向,是化学仿制药大概的特点和研究方式。

  

5、中药处方药也是当期整个市场关注相对没有那么高的细分领域,我们认为最核心的原因就在于中药企业大部分在研产品相对偏少,可能更多是分析现有产品线的梯队,这块跟当下大家关注创新的方向有一些脱离,所以导致中药现在当期关注度不是那么高。

  

一方面我们需要去关注它现有的产品大的品类是什么,大品类的领域是不是大的领域,产品价格会不会有压力,往后看竞争格局怎样,是不是会进入医保,这是我们需要关注的点。

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2022)


复制成功